党建园地

立足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进浙江共同富裕建设

  • 阅读数:230

  • 发布时间:2021/10/26

  • 来源:浙江日报 陈甬军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认为前面两条是理论指导,后面两条是实践方针,必须联系起来学习落实。要立足于高质量发展基础,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同时也要以共同富裕的目标引领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经验

立足高质量发展基础推进浙江共同富裕进程,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具有反作用。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社会再生产过程存在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人们的生产过程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过程,而是社会生产过程。由于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从而也就会形成人们在生产领域、分配领域、交换领域和消费领域中的各种关系。四个环节总体来说,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但是分配、交换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生产起反作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分别属于生产和分配范畴,后者还属于分配中与生产资料分配并列的产品分配范围,无疑它们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我们平时所说的把蛋糕做大了才好分配,同时又说分配合理了蛋糕才能够继续做大,就是对这个关系的生动解释。还应该指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的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的初次分配是在生产过程完成的,所以它对再分配和三次分配起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也会对初次分配起反作用。

立足高质量发展基础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更是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国特别是在浙江发展的实践所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坚持和创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首先,强调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先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实现2020年GDP超过100万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党中央多次提出“十四五”时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成为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指导思想,其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实现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等一系列战略安排,为新发展阶段中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新的基础。

其次,充分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分配对生产的良性反作用。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项显著优势之一。由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是由所有制结构形成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所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决定了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这样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再比如,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时候,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适时提出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就是充分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分配对生产的良性反作用的一个鲜明体现。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了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浙江这个人多资源少的地区,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全体人民的辛勤工作,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国层面实现相对共同富裕提供了雄厚经济基础。特别是全省民营经济的普遍发展,使浙江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成为新时代承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光荣使命的社会经济基础。

怎样圆满完成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分配辩证关系的原理和中国的实践经验,认真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正向反馈和良性作用。

二、以“与”字形发展共富理论模型认识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关系

如何在具体实践中协调平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进程呢?

首先,要在理论上认识两者的关系。

此前,浙江已经提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任务有机融入“十四五”规划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考虑到浙江的地理区位、发展历史和面向新时代发展的任务等诸因素,在此提出浙江“与”字形发展共富理论模型,来帮助在理论上认识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两者的关系。

这个“与”字形发展共富理论模型有几个内容特点。第一,比较完整地呈现了浙江城市群和产业群分布的空间形态格局。去了上下两横的“与”字呈鱼钩形,勾画演绎了浙江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的空间形态格局。上面的嘉湖连接杭州后形成第一个节点,即环杭州湾经济区,接着鱼钩横竖结合在宁波舟山方向,体现了世界第一大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地位和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突破作用。最后又在温州这个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收钩,这样就将浙江最重要的杭、甬、温三市连成一线,形象地体现了浙江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和产业走廊——以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区为主的三大引擎,G60科创走廊、杭绍甬智能制造产业走廊、甬台温临港产业带等产业廊带,都在这个鱼钩形上布局。再加上宁波、舟山至台州、温州一线海岸线面向海洋方向的发展,把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一紧密结合、互相联系的空间架构中,几个大产业平台错落有序布局,一个鱼钩反映刻画了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轴。

第二,“与”字形发展共富理论模型突出强调了要解决好浙江强省共富战略的两个重点环节:一是紧紧围绕和依托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实行融合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对外开放措施,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有机结合;二是高度重视浙西南地区发展,通过协调发展积极促进丽水、衢州等地区发展,解决好省内沿海和山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创造条件。“与”字的上下两横,就意味着要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上横直指长三角地区和国际市场,浙江要在与外部的开放交流中汲取发展的资源、人才和能量;下横就把浙西南地区与浙东北地区联接起来,体现了落实共同富裕的要求、实现省内各个地区相对平衡发展的具体工作取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与”字形发展共富理论模型特别凸显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关系,彰显了解决好浙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非均衡性和协调性矛盾的重要性。一方面,从浙江的地形与人口分布来看,山区占省域面积的70%,人口和城市又大部分集中在占比不到20%的平原地区。根据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学原理,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鼓励沿海地区优先和重点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实现共同富裕的整体要求,加强地区之间发展的协调性,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要求,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基础。然而,今后要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要使前者继续发展、后者加快发展,同时要做好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第三次分配,普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字形发展共富理论模型体现了浙江发展这个双重要求的特征,对实际工作有理论上的认识和指导意义,也是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的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要求的一个具体理论研究进展。

总之,理解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其次要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浙江发展的历史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在“十四五”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包含了浙江区域经济非均衡性发展要求和社会协调发展要求等内容、具有经济和人文双重意义的“与”字形发展共富理论模型,来认识和把握如何立足于高质量发展基础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同时也要以共同富裕的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谱写新时代浙江发展的新篇章。

最新

请点击右上角转发按钮进行分享